游西河坝
暮偕二三友,出城去赏舟。夕照染春山晚风梳岸柳。
澄江竞白帆,岵峰迎玉兔。金乌苒西坠,此景何处有?约年春读老城小学时作
天山月遥寄家父
天山如黛月如轮,羊毛湖滨秋色深。
边塞月从故里来,应知家父独倚门。
年仲秋节于*大学羊毛湖畔三层半楼学生宿舍
永别故乡
“文革”高潮中,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故乡淅川老城将成泽国,县城已迁至上集,举家亦拟迁居他乡。适余二度赴京“串联”,返疆时因“武斗”铁路受阻,乃枉道回老家辞别。见故园已面目全非,不禁黯然神伤矣!老井旁仍备有木梆绳索,供路人取水饮用,古风犹存,思之凄然。人生如旅途,常在变化中。此番离去,故乡将从地图上永远抹去,不啻永别耶?
背井离乡久,万里来辞行。
泪眼望故园,恍然成陌生。
古邑拟搬迁,残破如荒径。
不日化泽国,鱼鳖喜忘形。
林木砍伐尽,房舍半颓倾。
依稀儿时物,一一化梦境:
巍峨魁星楼,唯留旧时影。
母校城隍庙,荡然草青青。
河南府君山,古柏已无踪。
郁郁兴化寺,一例变秃岭!
砍头柳桩在,依依伴老井。
邻翁赠木梆,井水醇且清。
最后一瓢饮,细品宜珍重。
喜鹊笑我痴,呀呀草间鸣:
“人生如浮萍,时时飘泊中。
不见空中雁,年年越南衡。
迁之则安之,何处不立命?”
家父强笑语:“禽亦通人情,
言合老庄理,数语开心胸。
桑田变沧海,变化本无穷。
吾祖江西来,居淅近百冬。
汝亦迁西域,日日见雪峰。
不破则不立,上集建新城。
涵蓄成大湖,高坝发电能。
更引丹江水,迢迢济北京。
毋为失乡愁,*府为谋营。”
破涕转为笑,明日复登程。
临别留心语:故乡展新容。
领袖挥巨手,神州一片红。
古树根犹在,来年郁葱葱!
年冬由故乡返回乌鲁木齐后作
淅川烈士坟家父墓前口占
家父夏景和,字雍如,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长期在故乡从事中学教育。曾极力支持长女参加地下*,年复助其赴延安参*抗日。家父解放后曾荣获先进教师称号,为淅川县首届人民代表。年被错划为“有右派言论”,回乡务农20年,年改正。耄耋之年得遇改革开放,实属幸运。家父年10月28日病故于南阳,县教育局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安葬于淅川独山公墓(俗称烈士坟),得享高龄九十有一。
粉笔生涯四十年,廉洁方正名声高。
青冢忝列烈士坟,廿载委屈一笔销!
年10月淅川
七律寄郑州友人
尚兆凡兄,艺名尚游,河南山水名家,淅川余幼时学长画友也,近有丹青及诗作见赠,因以复之。当时正拟调回南阳市,后因故未能成行。
漂泊西域四十霜, 依然归心思故乡。
丹水迢迢染画幅, 岵峰隐隐织文章。
羌笛犹带焦桐韵, 胡语穿插古豫腔
泪眼烟波寻旧梦, 闲吟《梁甫》卧龙岗。
年春 乌鲁木齐
香严寺
受淅川县文化局委托,为创作以唐宣宗落发香严寺为故事之长篇历史小说《古刹潜龙》,至淅川县仓房镇香严寺考察,留住数天。传香严寺为唐武后时所建,殿阁巍峨,古树参天,修竹环伺,多溪流瀑布,风景颇佳,深得深山藏古寺之真趣。传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大师曾在此修持,寺东侧竹林中有慧忠国师圆寂之无缝宝塔,又有智闲禅师闻击竹而悟禅机之故事,不失为中州四大名刹之一也。
久闻香严寺,今日得亲近。
国师祈甘霖,武后降天恩。
大殿何巍巍,古木何森森。
翠竹醉舞凤,清溪夜弹琴。
无缝寂高僧,击竹悟妙音。
一行留圣迹,宣宗传轶闻。
鸟鸣谷更幽,山高月近人。
我来演故事,千载揖清芬。
年11月淅川香严寺静养院
参观淅川县博物馆
宛西县古郁苍苍,经历周秦与汉唐。
瑰宝满厅看不尽,探源还应走丹江。
年3月淅川
书赠香花镇*府
丹江碧水映山红, 古镇香花久有名。
国外于今传盛誉: 中华第一辣椒城!
年3月 丹江水库汽船上口占
贺母校淅川一高百年华诞
传春秋时陶朱公范蠡与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皆淅川籍文化名人也。母校原址在淅川故城城隍庙,余在此求学三年,惜早已沉没于水下矣。
范公屈子美名扬,古庙犹传一脉香。
百载兴学堪树人,万千才俊耀丹阳!
年10月,乌鲁木齐
答北京文联艺术家
年秋,淅川县委王书记邀余乘车至丹江水库,得会北京文联丹江口水库移民区采风团。交谈中,首都文艺界诸同仁竟然只知水库在湖北,而不知南水北调工程渠首及大半之淹没区,均在淅川境内也;而故乡继四十年前迁走二十余万移民之后,十余万移民又将背井离乡,移居它处。盛湾一白发老农衣服烂褛,犹自从破茅屋中捧出一筐自产之丹江蜜桔,盛情招待远方客人。首都艺术家十分感动,纷纷献艺慰问,高歌数曲,殷勤备至。老人黯然指周围曰:此旧屋及满山果木,且将淹没于深水下矣!
漫说水库在荆楚,屋树且没深水处。
瓦灶绳床君莫笑,真情一片在丹桔!
年11月,淅川宋岗码头游轮上
题淅川牛尾山范蠡公园二首
春秋越大夫、陶朱公范蠡原籍三户城,在今淅川上集新城正西数十里淇河与丹江交汇处之高湾村一带。县城牛尾山顶范蠡公园建有商圣祠及西施巨型塑像。一
灭吴兴越论头功,齐鲁经商亦自雄。
勾践金身空作秀,何方不拜陶朱公?
二
功成携美五湖游,天下完人谁比俦?
翠岭秀似会稽山,晚霞栖处是三户。
年11月淅川牛尾山范蠡公园
回乡偶书
年初,余终因思乡心切,毅然由*师范大学退休回到南阳,拟为圆一回怀乡梦住一段时间,并为故乡文化教育事业献出余热。
忝列人师四十年,事业未成鬓先斑。
豪情燃尽余热在,犹借桑榆启后贤。
年3月南阳
登岵山
岵山在淅川故城东25里,为余多年梦萦*绕处。战国时秦楚在山前激战,仅楚*即被斩首8万,战况之惨烈可以想见。屈原被放逐汉北时曾来此凭吊,感而赋《国殇》,并于岵山留宿一晚,有《抽思》一篇传世。今来此朝拜岵山,雄奇依然,于风中诵《国殇》之章,似闻杀声四起,悲慨系之。
授首秦师八万级,诗人悲愤与天齐。
国觞歌罢泣神*,千载杀声震丹淅!
年4月29日
读范蔚宗晔《后汉书》
南北朝刘宋时顺阳(今淅川境内)人范晔所著《后汉书》,文笔极佳,被历代史家所交口盛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皆古之良史也。晔颇有文才,唯利令智昏,晚节有亏,赐死,惜哉!
故里才人有蔚宗,晚节不保污清名。
屈指当论功与过,后汉华章照汗青!
年春节乌鲁木齐
陶岔渠首口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位于淅川九重镇汤山、禹山和杏山三山夹峙处,传大禹治水圣迹在焉。
万里清渠第一勺,禹山青翠汤山高。
当年禹力不达处,留与今人抒襟抱!
年4月6日淅川陶岔
宋岗乘船游丹江湖
由宋岗码头登船畅游丹江湖及丹江小三峡,天风浩然,水天一色,对岸历历可望下寺楚墓群,而深水下楚始都丹阳城,则无由得见矣!
丹江湖上泛舟游,近水远山一望收。
下寺古冢千百座,楚都不见使人愁!
年4月7日丹江游船上
听下寺楚墓出土石排箫演奏
学界研究先秦之楚文化,言必称荆、湘,殊不知淅川地界之丹阳城乃楚国始都也。楚人先祖于此前后经营多达三百余年,自楚文王始南迁至郢地,故乡丹、淅一带实为楚文化之滥觞。此论既有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等引经据典于前,言之凿凿;又有近年淅川下寺楚国贵族墓群出土万件文物,实证于后,当为不刊之论。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专门展示之精美石排萧,乃下寺楚墓出土之国宝也。电视上字幕将“淅川下寺”四字错打成“西川夏氏”,殊觉可笑。盖故乡山野小县,鲜为人知之故也。近日中央台又重播此节目,听专家捧石排箫吹奏古曲《屈原问渡》,其声呜呜然,令人怀想,催人泪下。
漫夸论楚说荆湘,不知丹淅是滥觞。
下寺奇珍逾万件,排箫声里忆文王。
年6月南阳
吊欧阳文忠公读书处
幼年曾见故乡马镫镇西马饮山龙巢寺前,有一通大石碑,上书“欧阳文忠公读书处”。传宋大贤欧阳修童年随母、舅居淅时,因家贫乃在此折苇画沙学书,旧址据闻今已沉没于丹江水库水下矣。不意秋天参加在故乡召开之全国商圣范蠡研讨会期间,游香严寺归来,路过此处,遥见浩浩丹江湖大水已退,遂建议驱车枉道登马饮山寻访。于萧瑟秋风之中,惟见枯树荒草满山,旧址了无踪迹,不由感慨系之,怅然莫名。
龙巢寺后荻花白,马饮山前木叶红。
折苇画沙学字处,犹闻寒士读书声!
年10月淅川
题散文集《丹江记忆》书扉页
丹江澄碧岵山青, 古树老屋撩旧情。
勿复烟波觅故迹, 楚风开处是新城!
年9月乌鲁木齐
梦回丹江
据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报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之故乡丹江湖一带,污染十分严重,观后万分感慨。昨夜忽做一梦,幼时偕友出城赏舟之情景历历在目。故乡淅川故城枕丹江而建,明清时丹江为中原地区沟通南北水上交通之大动脉。忆*昏时至江边,见澄江如练,帆影如织,岸柳如烟,夕日衔山,风景如画,可惜40多年前已没于丹江水库深水之下,故乡风物自此仅存于梦境中矣!
匹练澄江落日圆,城西半里柳如烟。
月出停棹舟人语:鸡叫船发荆紫关。
年6月13日乌鲁木齐
媒体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
言说通水到秋后,万里清渠向北流。
京畿先生知不知?几多邻里望乡愁!
年5月6日海南三亚
书画故乡行
年9月,故乡为余举办书画个展,展出书画新作70余件。作品主题内容多与淅川历史风物有关,故园深情溢于言表,似为展览一大特色也。
少小离家六十冬,梦中丹水绕岵峰。
莫辜故里好山水,渲染皴擦总是情!
年9月16日淅川楚都宾馆
欣闻故乡脱贫摘帽
报载:淅川于年2月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喜极。
摘帽脱贫一旦抛,岵峰丹水换新貌。
风掣文化旗开处,更上小康第几高?
年5月30日乌鲁木齐
浩雨谢谢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