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设置在午门城楼,布展以时间为主线,东西雁翅楼和正楼作为三个展厅,分别设置“宫城一体”、“有容乃大”以及“生生不息”三个主题。这里是第一部分“宫城一体”。
简单介绍一下,西雁翅楼展厅主要采用了白色调的布置,主要叙述的是明代宫城建设的序幕、修筑以及明代紫禁城的布局设计。
01
周公营洛邑
《尚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做《洛诰》。”成王七年春二月与三月,为制衡东部商朝势力,成王决议于洛邑建造王城,先后命召公、周公亲赴洛邑续建新都,史称“新邑”。《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02
择中立宫
《荀子·大略篇》:“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吕氏春秋》:“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在《考工记》规定的王城规划结构中,最核心的要点是以“宫”为城市的中心,都城规划皆围绕“宫”展开。周人重视“择中”,不仅择国土之中建王都,还要择都城之中建王宫。这种择中观念,一直为后世所继承。中国历朝都城规划都以宫为城市核心,北京城也不例外。经过明清两代的改建,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被皇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环环相套,方正严整,在城墙的烘托下,紫禁城(即宫城)显示了它所特有的“国之中”的恢弘气势。
03
居中为尊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的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梁思成
《考工记》中周王城规划的主体结构是以宫为中心,贯穿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为全城规划主轴线,环绕王宫对称布置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宫是帝王居住的地方,象征*权;祖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标志宗法;社是帝王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地方,代表国土。这一理想规划历经多年的尝试终于在北京城达到了最成熟的一刻。北京城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穿过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如脊梁般建构了这座帝都的庄严与宏伟。
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变,武力夺取*权,成为明代第三位皇帝,改年号为永乐,后人称其为永乐皇帝。朱棣执*时期仍以南京为首都,但因其为燕王时长居北方,深感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出于*事上的考虑及巩固*权的需要,他于永乐四年()下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并派官采木、烧砖,征发各地工匠、*士、民丁,自此拉开了北京皇宫营建的序幕。
青玉明成祖谥册
明嘉靖十七年()
故宫博物院藏
谥册一共十片,通过*织金缎链接,首尾两片各刻有两条龙,中间八片刻谥文。
沟纹砖
元(-)
故宫长信门探坑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琉璃龙纹滴水
明(-)
南京博物院藏
凤纹滴水
明洪武(-)
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绿琉璃龙纹滴水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琉璃龙纹滴水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琉璃凤纹滴水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琉璃龙纹滴水
明(-)
南京博物院藏
滴水,宋代称“重唇板瓦、垂头、华头板瓦”,也称“花边”,是一种特殊的板瓦,比普通的板瓦多出一个如意形的舌片下垂,使雨水能够顺畅地滴下,因而在古建筑瓦作中也被称为“滴子”。滴水位于筒瓦屋面最下部的檐头,封护着板瓦垄的最下端,起防止雨水回流,保护檐头的作用,与勾头通称“檐头用件”,两侧通常各有一个钉槽,在此处用瓦钉固定,防止瓦件下滑。
龙纹勾头
明洪武(-)
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琉璃龙纹勾头(左)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绿琉璃龙纹勾头(中)
明(-)
南京博物院藏
勾头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和特征,不同纹样与建筑等级一一对应。在元代以前称为“瓦当”,宋代称“华头筒瓦”,明清时始称作“勾头”,是一种特殊的有盖筒瓦,一般位于檐头处起保护作用。尾部与上部的筒瓦搭接,勾头上部留有孔洞以用瓦钉固定,上覆钉帽。
石日晷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琉璃仙人
明洪武(-)
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仙人俗称“仙人骑凤”,宋代称“嫔伽”,以琉璃制成,安装于屋脊两端以固定瓦件,有多种规格,具体使用依建筑类型与等级而定。
*琉璃兽头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琉璃蹲兽
明洪武(-)
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绿琉璃垂兽
明初(-)
南京博物院藏
*绿琉璃走兽—狮子
明初(-)
南京博物院藏
*绿琉璃走兽—马
明初(-)
南京博物院藏
瓦兽是屋顶的兽形装饰物。走兽,宋代称“蹲兽”或“小兽”,在古建筑瓦作中俗称“小跑子”,多见于大式建筑的屋脊上,因而也称“脊兽”,寓意吉祥。宋《营造法式》中记载,走兽有九种,即“行龙、飞凤、行什(狮)、天马、海马、飞鱼、押鱼、狻猊、獬豸”。清代则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根据建筑的等级按奇数依次选用走兽,唯等级最高的太和殿用10件,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属于孤例。
*绿琉璃素莲花瓦件
明(-)
南京博物院藏
琉璃瓦件,由坯胎与釉面组成,釉是一种烧结在坯表面的玻璃态物质,因为含有不同金属元素,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绿为主,兼有蓝、青、黑、紫等多种颜色。琉璃瓦件的大小,根据等级,明清时期定为十种规格,称为十样,每样的各种构件应配套使用,从现存的实物上看,故宫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太和殿使用的是二样瓦件。
城砖
明洪武(-)
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铭文砖
明洪武(-)
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释迦牟尼描金佛砖
明永乐(-)
南京博物院藏
石望柱栏板
明洪武(-)
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官式琉璃板瓦
明(-)
湖北丹江口习家店镇庞湾村武当山琉璃官窑遗址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万历款金砖
明万历(-)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藏
嘉靖城砖
明嘉靖(-)
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铭文砖
明嘉靖(-)
故宫慈宁宫花园遗址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官式琉璃勾头
明(-)
湖北丹江口习家店镇庞湾村武当山琉璃官窑遗址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官式琉璃滴水
明(-)
湖北丹江口习家店镇庞湾村武当山琉璃官窑遗址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官式琉璃筒瓦
明(-)
湖北丹江口习家店镇庞湾村武当山琉璃官窑遗址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铭文砖
明(-)
故宫博物院藏
明晚期午门
选自《入跸图》
明(-)
图上可见午门四角楼为重檐盝顶建筑
台北故宫藏(复制品)
明晚期太和殿
选自余士、吴钺合画《徐显卿宦迹图册·皇极侍班》
明(-)
图上可见皇极殿(太和殿)及其附属建筑之格局
故宫博物院藏(复制品)
明代彩画小样
现代
钟粹宫彩画是紫禁城内少有的明代早期彩画遗迹之一,
该彩画小样仿自钟粹宫金步大木的明代早期彩画。
故宫博物院藏
神武门唐卡
清(-)
此件唐卡摆放在神武门明间后檐檩上
故宫博物院藏(复制品)
唐卡中心为虚空藏菩萨,因可使众生免于灾祸而受到崇拜,顶上为用于祈雨的龙尊王佛,左边为四臂观音,右边为绿救度佛母。
“神武门”木合符
清(-)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真武大帝山子
清(-)
陈设在钦安殿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质,山形,洞口右侧雕有两棵松树,特别是上边的一棵松树,向左倾斜,其浓密的圆形松叶正好形成宝盖罩在真武大帝头上。洞口处向外伸出一石平台,真武大帝坐于石台凳上,披发跣足,身着皂氅,腰系玉带,右手拈须,左手置于腿上。右足旁边蹲着一回首玉龟,蛇缠绕其颈和身上。
青玉真武祖师像
清(-)
陈设在钦安殿
故宫博物院藏
真武大帝面相饱满,长须垂胸,身着皂氅,系腰带。绀发跣足,双手扶膝,端坐于紫檀木宝座上。
玉令牌
清(-)
陈设在钦安殿
故宫博物院藏
木令牌
清(-)
陈设在钦安殿
故宫博物院藏
1)部分文字来源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