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饶崇建、*正夏等革命先辈正是在这里建立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曾经,小店子老街和青石铺老街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丹江口市浪河镇地处仙山琼阁圣地武当山东麓、烟波浩渺丹江口水库西南,西北与车城十堰相距60公里,东北距丹江口市区30公里,位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内。境内文旅资源丰富,有鄂西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式庄园建筑——饶氏庄园;有连绵起伏的万亩道茶基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均陶手工制作工艺;有地方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还有参天的古树、幽静的古井……
近年来,浪河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外引内连,融合带动,加强保护和挖掘本土特色饮食文化、庄园文化、道茶文化、红色文化,全力打造“文化大镇”,努力实现文化崛起和群众的精神脱贫。
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浪河镇*委*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工作,要求所有镇村干部必须要树立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重视我们的文化,怎样保护开发文化资源。一个老宅、一块碑、一砖一瓦、一根老木头,都是文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资源,要做到能回收的回收,能修复的修复。
年,浪河镇启动饶氏庄园落架维修工程;年,启动浪河镇小店子明清老街复建工程,为了切实做到“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就地取材,保留地方原始特色,所选用的木料、石料,都是近年来浪河镇文体服务中心牵头回收的材料,除了这些石料、木料,还搜集了不少民间传统农具耕具,集中场地存放,并请专人管理,让这些文物能够得到保护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无价的财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浪河镇落地了三家大型重工业工厂,到八九十年代,三家工厂各自发展到数千名产业工人的规模,遗憾的是,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三家大型重工厂撤离转让,现在留下的是不再轰鸣的机器、杂草丛生的厂房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标志着奉献与热血的*工文化。浪河镇为盘活上世纪三大工厂闲置资产,在工厂引进武当印社,不收租赁费,全力支持*工文化保护开发,保存了一批老均州石器、陶器、民间建筑、民间书画、雕刻艺术等,一座“精神梦园”应运、应时而生。
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带”活一片新天地
年,丹江口阿里山武当峡谷漂流有限责任公司来该镇投资兴业,一下就看中了该镇的饶氏庄园,认为庄园的故事就是文化,游客可以先鉴赏庄园的建筑风格、雕刻艺术,再听听庄园百听不厌的故事,而后再去漂流。通过这些年的融合发展,庄园的名气更大了,该公司的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也逐年攀升,并于年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除了吸纳当地村民就业以外,还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文旅融合发展带活了第三产业,也为该镇创建旅游名镇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些年景区年平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日用工量达到人左右。贫困户张明财也在景区找到了护漂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也可以,一家人的小日子渐渐红火起来了。肖定华夫妇酷爱庄园,对庄园的一切耳熟能详,当起了民间导游,又开了一家农家乐,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在文旅融合的带动下,该镇餐饮、住宿、运输、土特产销售等相关行业得到了良性发展,仅餐饮业已达78家,目前文旅休闲旅游业成为低收入农户就地就业、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也让更多的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惠及八方群众
该镇作为武当道茶的发祥地,武当道茶这一文化品牌也悄然带动该镇群众致富。圣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运作模式,发挥吸纳能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增收能力;拓展产业链条,提升带动能力。现该合作社红茶已出口韩国,今年预计产值10万元,预计利润万元,近三年累计培训人数达多人,辐射带动多人。
年,依托圣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了圣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摸索创建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合作社茶园总面积亩,共有社员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公司建有扶贫加工车间㎡,吸纳长短期贫困劳动力就业多人,平均月工资—元,贫困户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与市场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扶贫车间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圣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对入社茶农的茶园采取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物资投入、统一采摘标准、统一鲜叶收购、统一加工销售,保证鲜叶原料的质量和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圣和茶叶扶贫车间主要生产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三大类产品,年加工成品茶能力在吨左右。车间用工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劳动强度不大、对工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要求较低、入行门槛较低,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进一步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促进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提高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扶贫车间充分发挥企业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定制了针对贫困户的茶园托管、鲜叶收购、茶叶加工、产品销售等技物结合服务,实现了当地茶叶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
通过鼓励浪河镇青莫村、钱湾村、*龙村等地发展茶叶种植,该公司带动当地茶农余户,带动当地小型茶叶专业合作社3个,年累积为当地茶农增加鲜叶收入万元;为留守妇女采茶增加收入万元;为制茶工人增加工资性收入80万元。同时,扶贫车间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双龙紫云景区,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开展了品茶、茶艺表演、茶叶采制体验、茶园休闲游等活动,带动茶农发展农家乐,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增加了茶农收入,成效日益显现。
另外,该镇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神仙叶凉粉手工技艺的作用已发挥的有声有色,目前已成立丹江口市仙寿缘神仙叶专业合作社,在该镇的产业基地多亩,主动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户,另外还辐射周边多户,神仙叶凉粉、面条等产品也在大量销售中。
当前,群众享受到了加入文旅品牌合作社带来的好处,这些合作社也正在做大做强,让该镇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合作社的作用也在日益凸显,凝聚了合作共赢的正能量。这不仅帮助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鼓励他们抱团参与文旅产业并从中受益,而且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点燃了脱贫致富的热情,实现了以“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转变。
来源:水都网
作者:王朝霞印丽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