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
文/
秦楚刊号编辑/秦楚刊号沧浪,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地名,而且还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全国各地都有沧浪存在,十堰也不例外,孔子这个史之大儒,曾经在十堰沧浪听《孺子歌》。
孔子在55岁至68岁(公元前年一前年)的14年中,带着弟子们从鲁国出发,先后来到卫国、陈国、晋国、宋国、郑国、蔡国、楚国等国。出访求仕,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治国之术和儒学思想。
公元前年(鲁哀公六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抗吴救陈。这一年,孔子63岁,与弟子驻扎在陈国与蔡国的边境。楚昭王得知消息后便派特使前去聘请孔子。一些楚国大臣怕孔子当了权对他们不利,抢先派人将孔子及弟子围困于陈、蔡边境的旷野之中。面临着严重局面,孔子坚持信念,说服弟子鼓足勇气,不怕危难。并派出弟子子贡向楚昭王通报。
情况,楚昭王立即派兵解围。后孔子一行到了楚国的负函(今河南信阳),期间,孔子经常来到楚都,向楚昭王进谏治国方略,虽然得到了楚昭王的信任,但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楚昭王一死,孔子见反对他的令尹子西掌了权,便不再去楚都,暂时留在楚国北部的边界上(《孔子历史地图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孔子一行来到武当沧浪地。
但无论如何,孔子及其弟子在经过了陈蔡困厄之后,总算获得了一个宝贵的修养和喘息的机会,而孔子于颠沛流离之中所收获的一系列宝贵的德义与思想,也可趁安定之际整理出来,以供弟子讨论学习。
《周易》之《十翼》或就在此地书于简牍,合其时矣。
陈蔡被困解围稍事休整后,在其楚籍弟子任不齐、公孙龙、秦商n等人的陪护下,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楚国早期国都丹阳,即大禹治水的武当沧浪地。他听到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清呢,就洗帽缨,浊呢,就洗双脚。这都取决于水本身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侮辱的原因,然后别人才侮辱他;家一定是先有自毁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毁掉它;国一定是先有自己招来攻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攻伐它。《太甲》说:天降的灾难还可以躲避,自我的灾难那可活不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们唱的歌就叫《孺子歌》。《孺子歌》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孟子。离娄上》。
《孟子。离娄上》记载:“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这是孔子及弟子在武当沧浪地闻《孺子歌》的其实写照。宋代均州(丹江口市)先民们专修“沧浪亭”以志纪念。更有怀古尊孔于一千多年前,在沧浪亭下方的山崖上,留下了“孺子歌处”四个摩刻大字。
孔子在十堰市听《孺子歌》被史书记录下来。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实乃幸事一件!(参考资料:古代沧浪说、沧浪地源考等)
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