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独自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他们扎根在平凡角落,远离喧闹,脚踏实地,在孤寂中寻找快乐。今起,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报推出《一个人的坚守》系列报道,致敬这些坚守者。
为了观测水文数据,水文站点大多数建在偏远山区,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生活也十分单调。在我市的7个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地处丹江口官山镇的孤山站,是唯一只有一个人值守的站点。从年开始,田文山就一个人工作、生活在此,他用默默的坚守和付出,书写着对水文工作的热爱,也信守着对父亲的承诺。
每天重复枯燥的工作,一干就是35年
进入5月,当淅淅沥沥的雨水滴落在屋檐上的时候,田文山又睡不踏实了。“这是职业病,我们最怕下雨天,特别是到了汛期的时候。”
53岁的田文山是孤山水文站的站长,也是站员。孤山水文站位于丹江口官山镇孤山村,年建成,主要监测官山河的水位、水温、流量、降水和蒸发等要素。年,18岁的田文山来到这里,成为年龄最小的员工。“当年这里只有一排平房,都是泥巴路,也不通电,晚上就点煤油灯。”田文山记得,那时候没有什么现代化工具,全靠自己动手测量。水文站的条件很苦,大家吃住在站里,一两个月才外出一次。
年,田文山被调往我市新建的一个水文站,年重新调回孤山水文站,之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这里。“我的工作内容每天都是一样的,一干就是30多年。”田文山说,他每天早上收集9个雨量站的雨量信息,列成报文,早上8点上报给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部门,然后按照随时观测、随时计算、随时整理、随时分析的原则,花1个多小时整理数据。9点多,他从门口的菜地拔几棵白菜,煮一锅面条,填一下肚子。遇到下雨的时候,下午又和上午的工作流程一样,重复操作一次。
在外人看来,田文山的工作十分枯燥,很机械化,甚至有点无趣。“几十年都是这样,已经习惯了。”田文山说,如果要他讲一讲工作上的趣事,他得思考半天,“每天都和水打交道,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孤单坚守,差点被寂寞“打败”
从地理位置看,孤山水文站位于官山河流域的一处山坡位置,和公路隔河相望,周围没有住户,显得孤零零的。随着条件的改善,以前的泥巴路铺上了水泥,到上世纪90年代,孤山水文站通上了电。对于田文山来说,晚上再也不怕黑了,可以在灯下看杂志了。
年随着老员工的退休,孤山水文站只剩下他一个人。幸运的是,近年来孤山水文站添了很多自动化的测量设备,以前很多需要人工测量的数据,现在随时可以在仪器上显示出来。“我一辈子和数据打交道,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对待数据不能来半点马虎。”田文山说,虽然有些数据仪器可以测量,但有的数据还得人工测量。“如果你作假了,只要根据其他点位的数据分析,就能马上让假数据现原形。”
以前,站里有同事,还能聊聊天,做饭也是排班,时间在平淡中倒也过得快。剩下田文山一个人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做,白天忙工作,时间过得充实一点。可到了晚上,寂寞就会在心里疯长。“没人说话,光看书也不行,周围都是黑乎乎的,偶尔只能听到车子从旁边公路呼啸而过的声音。说实话,那段日子真是难熬。”田文山说,一个人在站里待久了,他的心里开始动摇。
田文山的父亲感受到了儿子的内心变化。他18岁在郧阳参加水文工作,一辈子献给了水文事业。“我父亲也是18岁从恩施来到十堰,工作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退休后才回了一次家,第二年就去世了。”田文山说,父亲热爱水文事业,经常给他讲自己的故事,教导他要守得住寂寞。
田文山被父亲的执着坚守感动了,他调整好心态,学着像父亲那样去热爱水文工作,慢慢地静了下来。“既然干的是这个事,就要努力干好。”田文山说,家里人也支持他,每年春节,他都会把妻子、孩子从城里接到站里,一家人在站里过年。
雨夜最忙,闹钟是最好的朋友
天气晴好时,田文山的工作稍微轻松一点。遇到下雨天,特别是暴雨天气,田文山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根据我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官山河的洪水一般都是发生在晚上。”田文山说,“遇到暴雨洪水过程,需要不定时观测,按照6的倍数来加密次数,比如6分钟观测一次,12分钟观测一次。”因为是一个人操作,晚上又怕错过了观测时间,他只能靠闹钟提醒自己。对他来说,闹钟就是最好的朋友。
官山河河边建有一个观测台,遇到下大雨时,为了测量洪水的流速,需要操作机器把铅鱼放入河流。铅鱼重斤,吊挂在钢丝上,由绞盘操控。“有时候绞盘上的卡槽脱落导致铅鱼掉落,我一个人把卡槽复位,再把铅鱼拉上来,真的很危险,担心自己被洪水冲走。”
“把脉”洪水,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常年坚守水文站,田文山慢慢摸到一些官山河的“脾气”,也感受到了洪水不可抵抗的自然力量,特别是年8月6日的官山河洪水,让他记忆犹新。
那场暴雨只用了3个小时,积蓄的洪水就漫上公路,也把孤山水文站冲得面目全非,连观测台都倒在洪水中。洪水退后,田文山沿着被水冲坏的道路走了进来,16公路的路程,他走了6个多小时。经过测量,这次过程为官山河自年以来的第一大洪水。
田文山说:“官山河的流域面积为平方公里。测量官山河的水文资料,是因为这里是丹江口水库的一个样本,把官山河流域放大,就能推算出丹江口水库的水文资料,为防汛抗旱提供科学的依据。”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田文山不需要每天驻守在水文站里,通过手机和电脑就能及时地了解到水文实时信息。但到了汛期和下雨的时候,田文山还是会立即赶到站里,“只有在这里,我才感到踏实,这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他说,他一直记得父亲的嘱托,热爱水文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文/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记者罗毅图/记者张建波通讯员陈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