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给出明确答案: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地缘关系方面,想要从贝加尔湖调水到我国华北平原以解决那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回答如此肯定呢?且看以下分析。
地球上淡水储量第一的湖泊——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一个坐落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南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的如同一轮弯月的淡水湖泊,总面积约为3.15万平方公里。
由于贝加尔湖属于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湖盆大约形成于距今万~万年前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一次强烈碰撞,直到现在湖的深度还在增加。年测得的数据显示,贝加尔湖最深处达到了米(相当于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的1/7)且平均深度为米,经过计算不难得出贝加尔湖的总蓄水量为23.6万亿立方米,比面积是其近8倍的北美五大湖总蓄水量还要多亿立方米,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水深最深的淡水湖泊。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贝加尔湖蓄水量大“自体净化”功能强大,并且入湖河流水质好,又有湿地的净化作用,加之周边人口稀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因此贝加尔湖的水质也是相当高的。
为了保护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俄罗斯专门在贝加尔湖沿岸修建了3个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家公园,就连中国一家水企曾拿到相关资质并建厂当“大自然的搬运工”时也被冠以破坏生态环境而被扼杀了。
华北平原与南水北调
乍一看有些人可能对23.6万亿立方米的水是什么概念还不太清楚,举两个例子大家可能就会明白。我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长江年径流量约为亿立方米,仅仅只相当于贝加尔湖的1/25,换言之就是不考虑别的因素差不多要25条长江才能注满贝加尔湖;再例如我国北京市全年用水量为40.48亿立方米(水利部网站年6月份的数据),若排除城市规模的增减及其它损耗等影响,算下来23.6万亿立方米的水可供北京市使用整整年。
而华北平原(亦称黄淮海平原)作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和我国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平原,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却承载了全国人口总量的近1/4和经济总量的1/4。但是由于处在我国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半湿润区,年均降雨量约为毫米。由于水资源非常短缺,严重制约了华北平原尤其是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的发展。
为了缓解华北平原各地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这一伟大的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淡水资源调到北方,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建成并实现连续多年调水,惠及沿线多万人,西线工程尚在规划论证之中。
鉴于华北平原水资源极为短缺,而贝加尔湖不仅储水量大,水质也非常好,为什么不从这里调水到华北平原缓解这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呢?
贝加尔湖“北水南调”若干问题分析
分析一:上文中讲到,贝加尔湖地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这里到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的北京密云水库直线距离约为公里。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北至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直线距离虽为多公里,但实际干渠总长达到了公里,“绕”了接近公里。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偏差”,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惠及沿线的人民群众,尤其是涉及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故而干渠不可能按照直线开挖,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串联这些城市或县城。因此若从贝加尔湖修干渠调水到华北平原,中途沿线附近(蒙古国一直到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这一带)人口稠密的地方寥寥无几,根本达不到普惠的效果,难不成建专用输水干渠?
分析二:贝加尔湖所处的纬度较高,湖区周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促结冰期较长,从纬度较高的东西伯利亚南部向较低纬度的华北平原调水需要解决输水干渠结冰的问题,毕竟结冰封冻会严重影响输水量,而全部采用管道或隧道输送则会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费用。
贝加尔湖蓝冰分析三:贝加尔湖湖面海拔为米,而其南部是平均海拔为米的蒙古高原(我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属于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要想将贝加尔湖的水通过梯级提水翻越相对高差超米的蒙古高原,其工程量也不是个小数目,输水桥隧恐怕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以前修的铁路展线那样不断地绕圈圈,这些成本折算到自来水费中自然就是“天价”了,这样调来的水有多少人用得起呢?简直白日做梦想的美,太不靠谱了!
分析四: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境内南部地区,即便是俄罗斯同意中方抽水,但要将湖水通过开挖干渠输送到我国华北平原还必须经过邻国蒙古国,而我们都知道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属于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年均降雨量较少,并且蒙古国总人口约为万人,其中将近一半的人口分布在其首都乌兰巴托,干渠线路如何走、两国如何分水恐怕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调多了上游不干、调少了不够分,花大价钱挖的渠有什么用呢?再者还有只羊的礼要还呢。
总之,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现实意义方面,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华北平原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要想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除了已经开通的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外,我们还要做到包括单不仅限于这两点:一是调整工业和农业结构,积极发展低耗水工业和发展节水灌溉;二是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科学视野,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