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古有江河淮汉,被诗经多次描绘,汉
TUhjnbcbe - 2024/10/9 16:47:00
治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5781078.html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年第24期,原文标题《汉水:其流汤汤》

西周、秦汉,两次“大一统”塑造了中国。这之间,就是《诗经》的年代。汉江,是壮阔的幕布。

记者/刘周岩摄影/张雷

位于均县镇的丹江口水库湖区,此处属汉江中上游。平静的水面之下,隐藏着两千多年前一段秦、楚争霸的历史

盘龙城:初涉南方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诗三百中最引人遐想的几首之一。“游女”是谁?又为何“不可求”?她所在的汉江,也就是诗中的“汉”,又是怎样一条河流?

对于主要产生在北方的《诗经》,湖北已是我们可以去寻访的最南的省份,却不可或缺,代表了两周文明一个重要的侧面。汉江没有任何争议地成为我们理解诗经时代湖北的河流线索。它发源于陕西,蜿蜒而过整个湖北,在武汉汇入长江共入大海。作为长江最大支流,古人将其与长江、淮河、黄河相提并论,合称“江淮河汉”,于《诗经》中多次被描绘,更被赋予了独特的浪漫色彩。

可汉江长达公里,我们该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武汉大学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建议,盘龙城遗址可作为一个恰当的起点。盘龙城是湖北省一处重要的商代早期遗址,约为前16世纪至前13世纪,而《诗经》收集的诗歌年代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为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盘龙城如同一组交响乐的序曲,成为诗经时代的预备。

清澈的汉江在武汉龟山附近汇入长江,共入大海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部的黄坡区,距汉江汇入长江处仅20公里,目前已是一处风景秀丽的遗址公园。园内有山坡、湖水,视野开阔。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许多人来此野餐、散步。除考古队驻地外,少有人工建筑和道路,更有几分自然山水的荒野之感,若没有解说牌,一般人或许很难看出这里的特别之处。

正是这片“荒野”,成为解开长江流域早期文明发展的一把钥匙。实际上,园内那个不起眼的约米乘米的土丘,就是曾经的城邑,考古学家在其上发现了大量商人活动的痕迹,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等部分井然有序,它们有着重大的意义。

黄河、长江,中国两条最重要的大河,在文明起源问题上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先秦历史地理专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说,西亚的“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因相距不远,地理、气候条件基本相同,在早期即呈现出“一体化”情形,中国的“两河文明”(黄河、长江)则颇为不同。“中国的黄河、长江两流域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唐晓峰说。

中国历史中,传说时代之后便是“三代”时期,即夏商周。学界一般认为黄河流域的夏朝不可能远控至南方的长江,至于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一举扭转了这一局面。年武汉遭遇大洪水,盘龙城在修建堤坝过程中被发现,成为长江流域最早的商代遗址。带领我们参观的孙卓博士说,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这很可能是黄河流域的一支贵族率人到这里定居。遗址内包括城邑宫室、奢侈墓葬、手工业遗址以及发掘出的铜器、陶器等风格均与郑州商城都城遗址相近,可证明是中原而来。他们为何颠沛流离来此南方“荒蛮”之地?他们是否负有商王朝的某种使命?

孙卓博士介绍,这一遗址并无文字材料出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也还没有铭文,所以诸多现象还只能是推测,但结合多种证据,商人很可能是为长江中下游的青铜资源而来——那时的人不存在单纯只为扩展疆域的概念,一定是被某种现实的东西吸引而来,青铜是最有可能的战略资源。整个盘龙城位于今日武汉市郊涢水北岸,在长江北岸最高点,由此北上中原或沿江到铜矿产区都很方便,很可能成了商王朝控制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黄河、长江的结合,或许就从此开始。

今日湖北位于中国的地理中心,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更是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但文明初期并非如此,“中国”的地理范围是如滚雪球般逐渐生成的,商周之际长江流域还是人迹罕至的南部边疆。正是一批批如盘龙城商人的先民,远离热土、逐水而居,才将中原文明向南推进。

武汉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园内那个约米×米的土丘就是曾经的商人城邑

《诗》与汉江

从武汉龟山上俯瞰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碧波的汉江与昏黄的长江之间“泾渭分明”,使人想起白居易原本形容晚霞与湖面相对照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中国的江河体系里,汉江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存在,作为我国内陆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江,汉江堪称古代中国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之一。水运时代,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交流主要通过两横两纵的水运交通网络实现。两横是长江与黄河,两纵即汉江和大运河。从西汉到清代,先后有五次借助汉江使黄河、长江打通的工程尝试,虽然因为秦岭的阻隔,始终没有成功,但头枕秦巴山地,怀抱汉中、汉江平原的汉江,已经为南北文明的沟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数的贸易、战争借此发生。

“中国”何以形成?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的著名论断中,关键是“两次大一统”:第一次是西周封建,夏商周三分归一统;第二次是春秋战国纷争之后的秦汉大一统。而在周人的地理统一过程中,汉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威向我们介绍,汉江在两周时期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中上游地区和随枣走廊共同成为周朝分封的诸侯国的主要区域。“在两周时期,这一地区以丘陵岗地为主,水源也比较丰富,与今天的江汉平原腹地相比,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较少,气候相对温和,适宜早期居民的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郑威说,周人通过分封,将宗室亲戚分封到这里,和各地的诸侯国一起,像藩篱屏障一般护卫着周天子,通过血缘纽带实现地缘控制,进而实现了周人的家天下。所以《诗经》才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谷风之什·北山》)的说法。

从武汉向西沿汉江而上,很快来到襄阳,古时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和同在湖北省境内、曾为楚国都城的荆州共同构成了“西周大十字”纵线的南端:“大同—太原—长治—洛阳—南阳—襄阳—荆州”,确立了早期中国的地理框架。

地理之外,西周在文明史上另一关键意义在于文化性格的形成。每一时代的人均有其情感,但并非都能传至后代并引发共鸣。三代之中,夏朝还未有文字证据发现,甚至于存在与否都仍存争议。商朝虽有甲骨文,但记载的占卜、物候提供的更多是“信息”,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和人殉等,总使今人有隔阂之感。真正让我们从情感上开始接近的,还是西周,忠实记录那一时代的《诗经》功不可没,而其中情感最真挚的一些篇章就诞生在汉水流域。

《诗经》按各地歌谣、正声雅乐和祭祀乐歌而分为风、雅、颂,其中以十五国风最引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有江河淮汉,被诗经多次描绘,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