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6年累计调水380亿立方
TUhjnbcbe - 2024/6/20 2:5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 https://m.39.net/pf/a_4781528.html
02:30

大河网讯(记者生俊东通讯员王柑楠高帆杨冰)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截至今日8时,陶岔渠首引水闸闸前水位.28m(85高程),闸后水位.61m,水位差为11.67m,入渠流量.71m/s(目标流量m/s)。自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累计输水.06亿m,相当于向北方搬运了多个西湖的水量。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六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符合调水要求。其中,流入干渠一类水质比重,已从五年前的21.6%提升至当前的82.2%以上,增幅超过60.6%,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

在北京,74%的居民生活用水来自丹江口水库,公顷,几乎所有重要水源地皆有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北京市地下水回升2.73米,生态有效改善;在天津,南水北调成为生命线,14个区的居民用水全部来自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22亿立方米,为雄安新区发展助力;在河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善民生用水,超过万人告别高氟水苦碱水;在河南,37个受水区实现全部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在成为24座大中小城市的主力用水,直接和间接受益人群达到了1亿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谁呵护着清洌甘甜、沁人心脾的一库清水,滋润广袤的华北平原?

重拳治污守护一江碧水

清洗、分级、灌装、杀菌……大口“吞”进新鲜的香菇,“吐”出经过精致包装的罐头,年12月7日,在淅川县福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废寝忘食”地工作。

“这些香菇罐头,是经营养专家精心调制而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口感极佳……”企业负责人郭新彦介绍道。

郭新彦原是淅川县丰源氯碱公司总经理,拥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化工企业,员工人。由于生产用水影响丹江口库区水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淅川县在国家尚未出台补偿政策的情况下,在丹江口库区两省六县(市)中率先打响了关停污染企业攻坚战。

“这等于砍断了‘摇钱树’。”经过一番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郭新彦在年年底拆除了自己亲手创办的企业。这一切,都因为他门前这一库清水,将源源不断地奔流向北。“咱不能为了自己,让大家喝脏水。”郭新彦说。

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的郭新彦,迫于生计,自筹近千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年销售收入万元,只相当于过去的四分之一。”郭新彦说,“收入是低了,但南水北调是大事,个人收入是小事。”

像郭新彦一样,淅川人民深知,对南水北调这项宏图伟业来说,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县平方公里,56.6%被划进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内,80.3%被列入生态红线以里。丹江口库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全部在淅川境内,96%的二级保护区、99%的准保护区均在淅川境内。“确保一渠清水源源不断、永续北送,是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治污的事,给钱,我们干;不给钱,我们也要干!”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的话掷地有声,全县人民的行动实实在在。

“一库好水,离不开生态红线的保护。”淅川县县长杨红忠对此深有感触,如今,淅川在守红线、治污水过程中探索出了“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管污”系统性治理措施,确保了一江碧水清洌可鉴。

绿色发展绘“浓”转型底色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和“水龙头”所在地,淅川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却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守山守水,不能守穷。”卢捍卫说,“我们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富民增收的‘幸福靠山’。”

年12月7日,位于“出水口”的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村民们正在软籽石榴基地内清园、涂白、施肥、冬灌,看到记者采访,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放下锄头,主动搭讪:“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多次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发展石榴的劲头更足了!”

张河村曾是有名的辣椒村,最辉煌时,带动周边7县市发展鲜椒种植20多万亩。鲜椒上市季节,村里云集客商数百家,日交易量上千吨。如今为啥改种石榴?

“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张家祥介绍,这里是核心水源区,种辣椒施农药化肥会让丹江水里氮、磷超标,县里号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农业化肥使用。经过考察后,开始发展软籽石榴。“植的树能保持水土,开的花能观赏,结的果能卖钱,关键不用施化肥农药,既是环保产业,还是增收产业,种着放心。”

村里亩岗坡地流转给公司,农户拿土地入资,在获得元/亩地租基础上,村委会、公司和农户按1:4:5的比例分红净利润。

部分村民留在石榴林当工人,负责日常除草、施肥、浇水、剪枝等,“只要不下雨,见天都有活,一年能干10个月,加上地租和分红,年收入近2万块。”张河村贫困户王洪才说,收入比以前多,环境也变美了,“每到石榴花开季,放眼望去,整个村庄红红火火;9月果实成熟了,一望无垠的‘红灯笼’挂满村子,引得游客络绎不绝”。

石榴扮靓张河村,映红村民致富路。乡村采摘游悄然兴起,村里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年9月,县里还举办了‘中国淅川首届石榴节’呢。今后的好日子,会像石榴一样火红甜美!”张家祥一脸幸福地说。村口矗立的大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张河村兑了现。

石榴编织幸福梦,五年来,淅川县已在九重、香花、马蹬、老城、盛湾等库区乡镇新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高效生态农业33余万亩,在丹江沿线建成32个精品生态观光示范园,6.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带动1.2万名贫困户年增收近两万元。

南水北调,持续靠生态。“我们还通过创新多元融资、合同造林、专业队造林、市场化造林等机制,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淅川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定洲介绍。统计显示,近年来,淅川实行合同化造林治理荒山5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3%,人工造林面积更是连续11年位居河南省县级前列。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6年累计调水380亿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