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我们即将迎来梦天实验舱,我们也将在太空见证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感谢全国人民支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国庆节,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送出祝福,这也是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为新中国庆生。在太空过春节、过中秋,太空里的“中国节”已日渐成为常态,科学梦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这十年,中国有超过项航天技术成果服务民生,北斗卫星导航覆盖全球。这十年,一系列大国工程、大国重器,以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传递到百姓身边,成为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基石。
大国成就“plus”如何带动百姓生活品质“up”?一起从下面的问题出发探寻。
这十年的中国高铁,就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转眼又长大了十岁,模样和境界,都有巨变。从年的公里,到年突破4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增长3倍多,稳居世界第一。
有了高铁的日子,可用四个同音字来概括——“近”,高铁让人与人的距离被拉近了,让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距离变近了。“浸”,坐高铁已成为亿万中国人出远门时的习惯选项,深深地浸入到我们的生活里。“进”,高铁本身也在发展、前进,从建设能力、运营能力到服务能力,年年精进。“劲”,攻克技术难关、攻克大自然的难关,建高铁,有那么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
新时代,我国的超级计算、智能电网、第四代核电进入世界先进行列,5G网络全球规模最大,人工智能赋能百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业界最轻薄医学影像装备便携式超声仪MX,拥有“一秒钟传输两部高清电影”的算力;起重船“振华30号”,全球单臂起吊能力最强……
无论“高精尖”还是“大块头”,都是彰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力担当”,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神器”,把“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紧紧连接在一起。
大国重器的身躯里,饱含着“创新”血液。
年全社会研发费用是年的2.7倍,基础研究费用是年的3.4倍。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比年增长73.1%,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
年全国技术合同额是年的5.8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年的5.9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是年的3.6倍,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成果转化实现“量质齐升”。
创新的血液澎湃,“隐形冠军”也多了起来。汽车上有一个重要零部件叫做“差速器锥齿轮”,生产这个部件是江苏泰州一家企业的“独门绝学”,通过多年打拼,如今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年轻人喜欢的AR、VR设备中,栩栩如生的模拟图景,少不了OLED微型显示器的“功劳”。全球第二家掌握该技术并且能批量生产的企业,就在云南昆明。
“隐形冠军”们在社会上名声不大,在其业内则是绝对“大拿”,是货真价实的“冠军级存在”。
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被称为芯片中的“心血管”。浙江宁波一家企业在这个纳米赛道上“弯道超车”,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创造新世界纪录的稳态强磁场技术,助力研发出针对淋巴瘤、乳腺癌等疾病的新药。曾连续4次位列世界超算强榜单第一名的“神威·太湖之光”,已成为解决气候预测、先进制造领域解算等诸多难题的“超强大脑”。
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就把谋发展、抗风险的主动权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改善人民生活,也就此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与“新样态”。
大国成就,得来不易。从擘画蓝图到付诸实施,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
从事科技创新的人们,都知道这“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大家的共同遵循。
翻开国家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里边包含了项重大工程。其中,“国家水网骨干工程”里排第一位的,就是“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利国利民,看得见摸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12月12日通水。丹江口水库的一泓清水,向北流淌15天左右,就能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从那里进水厂,然后进家入户。
8年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北方四省市,1.4亿人,因为有了这个工程,喝上了来自长江水系的水。
新时代的“重大工程”,涵义已极为丰富。“十四五”蓝图里的重大工程,有“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包括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建设等;有“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包括国家心血管、呼吸、肿瘤、创伤、儿科等医学中心建设,医疗资源薄弱省份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等;有“一老一小”服务项目,包括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普惠托育服务扩容等;有“经济安全保障工程”,包括粮食储备设施,电力安全保障,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
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鲜明的价值底色——以人民为中心,有着明确的前进目标——给人民带来高品质生活。
“国”的富强,与“家”的安宁,同频共振。“高大上”的大国重器,其实特别接地气。一家一户的点滴变化,一村一城的日新月异,你我生活里不断增加的获得感,都与国家的安定、成长、向好、奔跑紧密相连。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徐微微
二审杨韬
三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