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沈凤生引江补汉工程重大技术问题的考虑
TUhjnbcbe - 2024/4/8 17:20:00

引江补汉工程定位认识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中线工程作为面向受水区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的输水专线,具有水质优良、供水覆盖面大、全线自流等优势,重点解决沿线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问题,并置换被挤占的生态和农业用水。

中线一期工程自年通水以来,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深受受水区人民喜爱,已成为沿线受水区北京、天津、石家庄和郑州等主要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北京、天津等城市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极大缓解了北方受水区的用水矛盾,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推进,北方受水区用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同时,近年汉江流域连续枯水年呈增加趋势,水源区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也对汉江流域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一、解决中线工程水源区、受水区供水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

汉江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地。除已建成中线一期工程外,陕西省和湖北省正在实施引汉济渭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年以来,汉江遭遇连续枯水年组,水资源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更加突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阶段,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采用—年系列,在优先满足汉江中下游用水后,多年平均北调水量95亿m,但年际调水量变化很大。北调水作为受水区的补充水源,需与当地水联合调度才能满足供水保证率要求。

延长丹江口水库径流系列至年后,受近期连续枯水年组影响,多年平均北调水量有所下降,且年际变化进一步加大,对北方受水区当地水源联合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海河流域第三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受水区地表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衰减,且随着华北地下水压采规划的持续实施,当地水源供水能力明显下降,规划的北调水和当地水联合调度供水格局尚需逐步完善。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推进,以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北方受水区用水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有所增长,受水区供水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引江补汉工程连通三峡水库和汉江丹江口两大水源地,增强了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在优先满足汉江中下游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实施调水,可增加汉江流域枯水年的供水能力,将中线一期工程原规划多年平均北调水量95亿m的保证率提高到95%左右,显著提高中线一期工程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起到良好的“填谷补枯”作用。

二、有利于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四条生命线”作用

中线一期工程作为受水区城镇生活供水的重要水源,通过水源置换,使受水区本地部分地表水归还农业和生态,并通过置换地下水供水量,使北京、河南、河北、天津地下水超采趋势得到明显缓解。在城镇供水量未完全达效前,相机向河南、河北、天津河湖实施生态补水。

东线一期工程提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为沿线生态、农业用水增加了供水水量;同时,沿线治污成效显著,为输水沿线河湖补充了大量优质水源,增加了沿线河湖水系水体流动,改善了河湖生态,并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了条件。

可以说,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建设已初步构建了长江水、黄河水、海河水、当地地下水等多水源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的骨干水网,通过水路将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苏鲁等经济强省互联互通,对畅通国内南北经济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淮海流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项国家重大战略的集中承载地,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该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差,水资源短缺仍然是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形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各方面均发生较大变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均要求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作用。

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提高中线一期工程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并增供水量约20亿m,有利于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作用。

三、为中东线工程构建东西互济、协同成网创造条件

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工程供水量逐步增加,受水区北京城区用水量七成以上为中线水,天津主城区居民饮用水均为中线水;河南、河北沿线多座城市以中线水为重要水源,河北大力推进以城带乡供水延伸项目。作为受水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当地对中线工程依赖程度逐步增大。

同时,由于受水区供水形势与原规划阶段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受水区后续配套工程建设总体滞后于干线工程,原规划的多水源供水格局尚未形成,中线工程检修或事故中断供水时,受水区供水存在一定风险。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明确了中线、东线工程各自的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黄河以南地区中、东线工程不存在供水重叠区域,黄河以北的北京、天津及河北部分县市为中、东线工程联合受水区。

中线工程全线新开明渠输水,水质优良,是华北平原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的“输水专线、清水走廊”,在中线总干渠输水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宜优先向水质要求高的城乡生活用水对象供水;东线工程水量丰富,利用现有河湖输水,汛期需要避让,难以全年输水。两条输水线路具备一定的互补性。

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中,考虑适当增大东、中线工程供水重叠区域,尤其是中线供水范围中水源单一、供水风险大的区域纳入东线供水范围,在枯水年份中线供水量受限,或工程检修、出现事故时,可利用东线后续工程进行应急供水;东线工程汛期避让输水时,中线工程也可向东线工程供水范围适当补水。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可有效增加中线工程水源的稳定性,为更好实现总体规划构建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资源配置格局创造有利条件。

工程重大技术问题的把握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构建的“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资源配置格局是一项宏伟的世纪工程,其前期工作历经50多年精心筹划,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引江补汉作为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存在涉及范围广、方案边界条件复杂、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凤生引江补汉工程重大技术问题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