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海,丹江口市蒿坪镇尚家店村人,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一到下雨天就气喘胸闷,干不了重活。妻子是本地一名朴实的妇女,在市区租房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刘贵海的身上,日子艰难的让村里的人都为他们焦心。在脱贫攻坚热潮中,刘贵海一家成为村里的重点扶贫对象。送*策、谋产业、*员结对帮扶,在当地*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刘贵海转变思路,积极发展家庭养殖业,逐渐在养猪中趟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
走进刘贵海的生猪养殖场,有活蹦乱跳的小猪仔,也有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刘贵海高兴的告诉笔者,去年猪肉市场行情好,养猪场出栏40头,净赚了一万多元,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从贫困到致富,刘贵海走的甚是艰辛。年以前,刘贵海一直辗转在各个工地上做木工,工作生活环境差导致支气管炎越来越严重,不得不辞工回家,家里的老房子常年无人居住更加破败,只能暂时租住哥哥家的老房子里,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如何支撑起整个家呢?刘贵海与妻子商议后,决定养殖生猪发家致富。万事开头难,刘贵海和妻子拿着手里不多的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勉强凑了20多万元,发展了头生猪,开始了养猪事业。
然而,年生猪市场并不是很景气,辛辛苦苦经营的家庭农场,没能够给他们带来效益,前期投入的20多万血本无归,还赔了10多万,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一百多头猪每天都要吃东西,自己喂的粮食远远不够,还得花钱买粮食,那时候每头猪喂出栏还不够成本。”
前期的失败,使刘贵海倍感受挫,外债压的他直不起腰,他只能种地增收,靠在镇上打些临时工艰难支撑。
自年尚家店村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像刘贵海这样的贫困户就被列为了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四双”帮扶工作队、市气象局局长张峰积极帮助他谋划产业,解决问题。看到刘贵海居住条件恶劣,张峰帮助他申请异地搬迁,现在已经搬进集镇安置点平方米的新房里。
干部的关怀,*策的扶持,的确给刘贵海一家带去了温暖。但是,仅靠这些优惠*策,若没有增收渠道,一家人将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无法过上好日子。如何彻底帮助刘贵海一家“造血”,成为张峰和村两委思考的难题。
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张峰了解到刘贵海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他以前养过猪,还是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同时,猪肉是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且养殖技术成熟,生猪养殖周期短,基本4-5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市场需求量大,适合长期养殖。张峰和村两委商量,决定扶持刘贵海一家养猪致富。
年生猪市场逐渐好转,刘贵海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买进5头母猪,30头小猪崽,精心饲养,仅一年收益就达一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刘贵海更有干劲了,年他又养了30头猪,2头牛,顺利脱贫“摘帽”。年在镇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刘贵海到银行贷了10万元的小额无息贷款,养殖规模扩大到60头猪,现在存栏47头。
“坐吃山空,只有勤劳才能致富。”说起“致富经”,刘贵海腼腆的说,“这几年国家*策越来越好,老百姓种地有补贴,孩子们上学免学费不说,还有教育补助,看病就医有医疗保险,我们乡下人也住上了小高楼,但要真正富起来,还得自身勤劳打拼。”除了养猪,刘贵海还通过种地增加收入。年他种植15亩玉米,3亩花生。“今年我打算再种2亩西瓜,15亩玉米喂猪,这样可以少买些粮食,节约成本。”
“咱要把养猪当做自己的事业一干到底,做大做强,然后带动咱村更多邻里乡亲脱贫致富,好日子是猪‘拱’出来的。”对于未来刘贵海信心满满。
来源/水都网
作者/刘甜甜陆珊珊
编辑/邵丹责编/卢静终审/周金华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丹投公司成功签订《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出动多人,清理船只多条,对这件事,丹江口是认真的!脱贫故事
丹江口儿童之家建到扶贫车间,挣钱顾家两不误!扩散
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单位负责人参加接转工作表出炉,速收藏!停电通知!明天,丹江口市这些地方将要停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