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为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决定》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全省法院“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经各中级人民法院推荐,省法院评选了10个全面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暨加强“三个服务”典型案例。
年6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三)》,我省丹江口市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和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法院伙牌人民法庭的先进经验入选。
这些典型案例为人民法院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树立了标杆和典范,现予刊载,供全省法院借鉴参考。
11
全面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暨加强“三个服务”典型案例(一)
11
典型案例一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将军路法庭
创新“六大机制”打造“睦邻社区”
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谱写新篇
案例点评: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将军路法庭以创建“睦邻社区”品牌为载体,积极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六大机制”,扎实服务辖区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将军路法庭牢固树立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新理念,传承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睦邻社区”品牌为载体,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创新“六大机制”,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为谱写社会和谐稳定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
一、融起来+沉下去,参与基层治理有新招
打造多元解纷机制,强化矛盾源头化解。坚持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根据辖区居民相对集中的社区特点,与常青花园社管办签订共建协议,以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为试点开展“睦邻社区”创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和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深度融入街道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共同排查纠纷苗头,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合力。
打造法官下沉机制,着力解决矛盾纠纷。在社区设立法官工作站,法官进网格,干警下社区,每周二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宣讲和解答,累计受众达千余人,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年,针对金银湖街某小区户业主房屋漏水严重问题,该法庭未诉先办,及时向街道党委进行专题汇报,联合辖区职能部门与开发商、物业和业主代表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使业主和开发商、物业达成和解,将纠纷化解在诉前。
二、诉前调+巡回审,发挥司法职能有新效
打造巡回审判机制,靠前服务辖区群众。在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和武汉客厅园区设立巡回法庭或巡回审判点,为社区居民和园区企业提供诉讼便利,年共开展巡回审判30余次。该法庭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被告因瘫痪长期卧病在床,征得双方同意后,将庭审现场设在被告家中的床榻边,及时解决了群众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
打造调解工作机制,集合多方调解力量。坚持调做加法、诉做减法,创新实践“4+1+N”调解模式,引入4位常驻调解员、1个街道调解组织以及社区人民调解员群,形成调解资源库。年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纠纷86起,未诉先办化解纠纷近件。加大对物业纠纷案件的调解力度,年共受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件,审结件,调撤件,调撤率达88.9%。
三、信息化+订单式,强化司法便民有新意
打造“互联网+”机制,科技助力司法需求。依托湖北移动微法院平台,将“网上立案、远程视频调解”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延伸至人民法庭,案件全流程在线流转,年全庭电子送达适用率达90.69%,在线庭审案件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疫情期间,该庭在线审理了两起跨国离婚案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三方异地远程开庭,双方当庭在线达成调解,充分满足信息化时代高效便捷服务群众、公正解决纠纷的司法需求。
打造普法订单机制,助推法治社会建设。发布“普法订单征集令”,提供定制化普法服务。年共举办法律进校园法治讲座5场、开展“法润青春、走进法庭”法庭开放日活动2次。广泛开展“普法六进”,年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场,邀请社区干部、居民代表、人大代表参加庭审观摩、座谈会各2次,先后为辖区物业公司代表、综治人员、社区民调主任、人民调解员提供“民法典与物业管理”主题培训4次,用普法服务滋润基层社会法治土壤。
典型案例二
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法院汀祖法庭
坚持“四好”工作法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
案例点评: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法院汀祖法庭以“基础与长远同谋,治理与振兴并重”为思路,深入践行“四好”工作法,以建设多元法庭为目标,优化法庭功能、延伸司法服务、传播司法力量,满足“三农”司法需求。
近年来,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法院汀祖法庭坚持“三个面向”“三个便于”“三个服务”原则,深入践行“四好”工作法,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近三年,该庭年均收案余件,结收比%,多次被授予“全省先进法庭”“湖北省法院系统十佳法庭”称号,去年8月,法庭负责人获评全市“优秀政法干警”。
一、牵好党建引领“牛鼻子”,夯实人民法庭根基
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依托鄂城区法院“院党组—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先锋”五级党建体系,在法庭开展“微党建”。丰富党建活动载体,积极参与院机关每周四支部夜学、政治轮训、业务培训,新建党建文化墙、党员活动室,联合杨王村、镇政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打造具有汀祖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组织法庭干警冲锋在前,下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
二、下好诉源治理“先手棋”,织密源头防范屏障
结合辖区“矿山开采、征迁项目多,房产市场、乡村旅游热,人口流量、民企体量大”发展特点,推动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当地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设立汀祖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汀祖法庭调解工作室,主动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力促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健全完善与人民调解组织衔接联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1+N”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通过“人民法庭+村委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乡村干部”等形式,与27个村、7个社区的68名调解员展开合作,参与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纠纷调解起,力促矛盾纠纷诉前化解。
三、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构筑司法服务高地
借助面向农村优势,在汀祖镇旅游网红村岳石洪村设立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和驻村法官工作室,开通电话咨询、就近调解、巡回审判等多种服务,以便捷、贴心的诉讼服务化解游客各类涉旅游纠纷,营造良好生态旅游环境。主动传递司法温情,对案件中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积极实施司法救助,开办“午间+夜间”法庭,满足村民不同司法需求。在汀祖镇杨王村设立便民诉讼联系点、花湖开发区设立法庭巡回审判点,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院坝和当事人家中,耐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四、用好法治宣传“组合拳”,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深度挖掘典型案例,汀祖法庭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获评“湖北省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案例”,被省委政法委、省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