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机缘巧合,得知湖北丹江口市浪河镇有一所清末时代的古宅,无论是房屋建筑的风格特色,还是关于宅子背后的故事,都是值得前往一睹为快的。
沿途我们边走边打探,直到丹江口市浪河镇时,在一位当地人的引领下,离开了十白公路,沿着一条河道沿河驱车而上,大约经过一个小时崎岖山路尽头后,终于在一个深山幽谷处,我们看到了那所因年久失修而明显有些陈旧破败的宅院。这大概就是那个位于丹江口市浪河镇黄龙水田畈村的清末庄园吧。乍一看宅院并不算大,但我并没有马上走近古宅,而是在宅院的对面山坡上选了一个居高处,远远地俯视着眼前的那座宅院的全貌。
仿古风格的典型的宅院
那是一栋带有中国传统民间格局和仿古风格的典型的宅院,在当时算是豪宅了。整个房屋为灰砖黑瓦白墙,尤其是前院那个巍峨的四方碉楼,具有独特的圆形花瓣一样竖立的高墙、砖雕的飞檐、精美的瓦当,大门上雕花的门楣,两边青石雕花的石鼓,这一切都彰现出古宅主人当时权倾一时,富甲一方的权势和地位。
前院那个巍峨的四方碉楼
因宅院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故而得名清末庄园。据古宅周边的居民介绍说,古宅的主人是清末时期一个姓饶的地主,名叫曾是均州一带的治安官,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为了安全考虑,他就在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宅院。然而,因他一生无后,只有一个养子和养女,在他三十几岁时,殉命,如今所留下的宅院竟成了本地传统民间建筑难得一见的标本——也许正是因为偏远,它才得以保留至今。
正面宽42.2米,进深36.4米的院落
整个庄园建筑繁复,据说当时花了10年的时间才完工。庄园坐西北朝东南,由垂花门廊、前庭院、天井、中厅、后庭院、天井、后厅、左右庭院、炮楼及后山花园组成,正面宽42.2米,进深36.4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屋百余间,容纳了一个当地显赫的家族门庭在此繁衍生息。庄园完全按中国古建筑传统方式布局,分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按尊卑、长幼建造设计房间。主体建筑的功能主要是主人饮食起居。按中轴线依次由正门进入前庭、天井、中厅(厅堂)到后院、天井、卧室,两侧对称为配房。附属建筑是为了完善主体建筑的功能而设的。在庄园主体建筑右侧,建有花园和阁楼,主人专门在此休憩娱乐和接待客人,相当于现在的会客厅吧。四层高的炮楼矗立在庄园正门右侧第二层至顶层均有瞭望孔与枪眼,显示着主人威势。
整个庄园不仅布局结构很有特色,而且其建筑物和雕刻手法更是集中地体现了清代传统的工艺水平。当然对研究清末建筑雕刻技艺更是难得的实物资料。你看那,宅子前厅的炮楼为四角攒顶瓦,其它均为小青瓦做顶。中厅为小式大木构架,其余都是抬梁式小木构架。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有木雕、石雕、砖雕,在建筑物柱基、抱鼓,门槛、檐枋、雀替、楼板枋、挑头等部都雕刻有大量图案。线刻、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手法,云纹、龙纹、汉文、缠枝纹、雷纹等各种纹饰。其中所传达出的“十八学士登瀛洲”、“刘海砍樵”、“梁祝故事”、“福禄寿图”等各种传统故事与观念,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演绎淋漓尽致,令人赞叹神往。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浪河镇有一所清末时代
到此一睹了宅院芳容的人,谁能想到:在那个山高林密,翠峰叠嶂薄雾缭绕的深山幽谷处,竟有如此精美别致、风格独特的古院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