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154126.html水都网讯(于殿宏)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年,我市发出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的“动员令”,踏上追逐城市文明、追求人民幸福的新征程。
七年逐梦,终得所愿。今年,我市如愿捧回代表城市最高荣誉的“桂冠”。
七年创建之路,城市每一天细微的变化,都镌刻着文明的烙印。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让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幸福,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持续改善生活环境,补齐民生“短板”,内外兼修,久久为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文明城市创建,让城市实现华丽蝶变。
从“面子”到“里子”文明新城在崛起
“以前都是躲着走,臭味难闻,垃圾乱飞,现在每天饭后我都要到这儿散散步!”如今,谈起生活环境的变化,沙沟河沿线的老居民,一脸的幸福。
在老辈人的记忆里,沙沟河是一条让人留恋的河,岸青草绿、波光粼粼。“小孩子夏天在河里洗澡,河里面有鱼、虾、甲鱼!”老居民盛茂德回忆说。
随着城市发展,沙沟河成了臭水沟、垃圾场,臭味四散,垃圾乱飞,居民出门绕道走,沙沟河成为附近居民苦心中的痛。
文明城市,要让城市居民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沙沟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列入市政府“七件大事”,进行河道沿线拆迁、流域雨污分流、河道主管道建设、景观节点建设,斥资2.5亿元,修建休闲游园、亲水平台、绿地、湿地,新建城市绿道、停车位公厕、桥梁,配备健身器材、座椅、路灯等,配套电力、通信、燃气、路灯、垃圾收运等市政设施,拆迁安置沿线户棚户区居民。
文明城市创建,让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今天的“秦淮河”,一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新地标,呈现在市民面前。穿行在绿地花海,听流水潺潺,鸟叫蝉鸣,居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文明创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城市更宜居,我市坚持创建为民,从补齐民生“短板”入手,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功能品位,让城市“面子”靓,“里子”实,为群众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文明梦”助推“大城梦”。围绕“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定位,打造“一主两副”城镇格局,深入推进中心城区和六里坪、习家店两个市域副中心以及环库生态滨江城镇群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8%。投入63.2亿元,建设环库生态公路,打通“一小时交通圈”,沿库12个乡镇“一线串珠”,形成完整的城镇“项链”,“汉江明珠”更加璀璨。
“文明城”扮靓“老旧城”。开展背街小巷专项治理,打通丹五巷等“堵点”,畅通城市“毛细血管”;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扩建化粪池,铺设透水砖,建设雨污分流管网,打造“海绵”城市。增加健身器材、休闲座椅,改造小区绿地,美化小区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文明花”装扮“景观城”。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江两岸”景观带,建设沧浪洲湿地公园、砂石体育公园、西城山健康公园等大型公共休闲乐园。建造“健康步道”“健康知识长廊”,形成滨江特色的健康文化长廊、生态长廊、风景长廊和休闲长廊,形成河流、森林、公园等交相辉映的“景观城”。
新城崛起,旧城“美容”,一批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的实施,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从“硬件”到“软件”文明新风拂面来
“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悄然间,在我市的街头,一批造型美观、颜色鲜艳的景观式公益广告牌,让市民眼前一亮,成为城市街头靓丽的风景线。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改变城市面貌、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几年来,从“硬件”到“软件”,文明,一直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夯实“硬件”,让文明创建惠及人民群众。投入4.61亿元,实施“十大惠民工程”,对城区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城市路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开启“美颜模式”。新建1个智能停车场,提升城区公共停车场功能;改造提标城区公园、游园、城区公厕,新增游园13处;综合改造32个老旧小区及3个“城中村”;新建2处垃圾中转站,实行城区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增添分类垃圾箱5万多个,安装城市照明设施,维修市政道路15条,安装文明隔离防护栏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
优化“软件”,让文明之风吹拂城市的每个角落。开展“10+1专项行动”,铲除“野广告”,清理“僵尸车”,整治“狗患”,规范“门前三包”,整治烧烤、餐饮油烟污染,整治“脏、乱、差”。开展公共场所禁烟、斑马线礼让行人等,提升文明水平。开展不文明行为整治,对“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5类不文明行为,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对不礼让行人机动车驾驶员,开展“敲门行动”,把文明教育送上门,一条斑马线,折射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创建为民,让文明成果共建共享。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花,市民生活在美景花园;健身绿道、休闲广场、购物超市、农贸市场步行十分钟可达,生活更便捷……城市,因文明而改变!
从城市到乡村,文明之花遍地开
“厕所改造后,再也闻不到臭味,苍蝇蚊子也少了,我们干干净净奔小康!”凉水河镇的贫困户,对“厕所革命”交口称赞。我市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农村卫生环境面貌一新。
以人为本,创建为民,文明城市创建,我市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城乡面貌脱胎换骨,有颜值更有气质。
开展卫生整治,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过去“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破布围四边”的露天旱厕成为历史。集中养殖鸡鸭等畜禽,配套垃圾池,治理污水,全面改善卫生环境。
整治人居环境,整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行为,开展“转圈会”,进行评比打分,纳入星级户评选,提高村民文明意识。
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实施乡村道路村村通、户户通,水泥路到了家门口。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汩汩清泉流进万家,山区群众告别“望天喝”。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农民生活越来越好,文明素养越来越高,乡风越来越文明,蒿坪镇余家湾村荣获“十大荆楚最美乡村”称号,一批美丽乡村、美丽城镇脱颖而出,美丽乡村的文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种桃种李种春风。文明城市创建,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文明城市创建,见证一座城市的蝶变,见证文明之花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