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字厂,在丹江口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处“三线”建设留下的工业遗产,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如今再次绽放,成为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核心的综合产业园区,年产值超10亿元。
艾晓雯身着汉服,正在举办冬日品茗活动,年她入驻丹江口市文创园以来,主要从事国潮汉服和中式茶饮推广。她说,她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文创园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于是就在此处创办了一家中式特色茶饮店。
同样怀揣着创业梦的高俊,在这里开办了一家以丹江口地域特色为主的咖啡馆。他说,经过多处选址后,最终选择了文创园,经过一年的努力,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
创业者口中的文创园,就是曾因生产华文体字模和铅字而闻名的文字厂。年为支援三线建设,由原上海字模二厂迁建至此,沈从文、李可染、金人等一批文化名人曾聚集于此。后来,随着传统印刷业的衰落,厂开始寻求转型,利用闲置房屋土地建起了文创产业园。
文创园运营总监王倩倩介绍,目前园区入驻孵化企业家,提供就业岗位个,园区年总产值实现10亿元。
如今的文创园,已发展成为集文化创意、创业孵化、教育培训、文化传媒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不仅是丹江口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还是十堰首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展示区。
王倩倩表示,他们将努力把文创园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一流,服务管理规范,生态环境优美的省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