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水北调跨世纪的不变初心河南日报客户端 [复制链接]

1#
老牌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www.wzqsyl.com/m/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高长岭

南水北调,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宏伟构想,到如今一渠清水滋润北方,映照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

4月20日,记者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寻访这一世纪工程的源头和历史脉络,感受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气魄和历史担当。

穿黄工程

宏伟构想的前期实践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年10月底,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提出了这一宏伟构想。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长江调研时再次提到南水北调问题。

年9月1日,丹江口工程开工典礼,周围豫鄂10万劳动大军参加会战。年11月,丹江口水库大坝下闸蓄水。

“在水库水位抬升之前,必须抓紧修建渠首闸和引水渠。”4月20日,在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韩营村的南水北调引丹会战纪念馆内,解说员郝秀悦说,“现在渠首闸的上游七八十米处,就是当年的引丹工程的渠首闸。”

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南水北调渠首和引丹工程的建设任务。历经10年,邓州市先后动员10万民工,开挖4.4公里引渠,建成了渠首闸、引丹总干渠和刁河灌区配套工程,完成土石方量万立方米,如果筑成高一米宽一米的墙体,可以绕赤道一周半。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建设中位民工牺牲,人致残。

纪念馆内,部分牺牲者的名字铭记在标牌上,引丹渠首闸的模型正在修建。

引丹纪念馆

世纪工程的中原担当

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当年12月27日,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开启了建设的大幕,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受水区,是中线工程建设的主战场,是沿线各省市中渠道最长、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

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加上沿线征迁群众共计22万人,是中线工程移民征迁群众数量最多的省份。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离开故土。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16.54万人不伤、不亡、不漏一人,创造了中国移民史上的奇迹。在丹江口库区的移民工作中,先后有13名同志牺牲在工作第一线。

三千里水脉润北国,六十载梦想终成真。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年8月23日河南日报报道引丹工程

城乡一体的供水探索

“我们村春节前都用上了丹江水,这水好啊,一点水垢都没有,好喝。”邓州市十林镇贾寨村村民孙兰芳说,管道是从附近赵集水厂引来的。

“赵集水厂从南水北调总干渠3号口门调水,年供水能力万立方米,覆盖罗庄、十林、赵集、裴营四个乡镇的28万居民。”河南水投丹江源水生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涛介绍,邓州市正在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全市群众都能饮用上甘甜可口的丹江水。

我省积极推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受水范围覆盖11个省辖市市区、40个县(市)城区和64个乡镇,受水水厂85个,受益人口多万人。我省累计引南水.7亿立方米,去年引水29.96亿立方米,为历年来最高。

一渠清流,千里奔涌润泽北方。6年多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供水多亿立方米,向河北供水超过亿立方米,向京、津供水均超过60亿立方米。南水成为沿线城市的主力水源,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受水区地下水位显著恢复。

名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的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输水干渠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供水范围内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输水干渠总长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公里。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编辑:刘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