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水北调清如许,国之重器润民生深度解码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从南到北同饮一江水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市淅川县,先后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和九重镇邹庄村,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中国版图上,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是扭转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一招,可以说是“万里水网、千秋大业”。

中央企业牢记“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四条生命线的初心使命,积极投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从调研设计到技术攻关,从工程建设到材料装备,从开工建设到全面通水,在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央企责任与担当。

今天,随小新走进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解锁超级工程央企“范儿”——

早在年

南水北调的设想就已诞生

但直到年

大到线路如何布局、规模如何设置小到渡槽什么结构、管道什么材质

不计其数的论证

长达半个世纪工程的总体规划

才正式出炉

这意味着在数十年后

中国大地上将有东线、中线、西线

三条大型水道纵贯南北

与东西流向的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形成“四横三纵”的巨型水网

最终调水规模达亿立方米

约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7%却几乎是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0%

东线:水如何向高处流?

创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

全长千米的东线工程

从江苏扬州抽引长江水

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

与沿线河湖相互联接

进入黄河东岸东平湖

一路穿黄河自流至天津城区

一路跨淮河供水至山东半岛

▲目前已建成的东线工程一期,干线长千米;图为淮安水利枢纽,位于淮安市淮安区,上方渡槽为东线工程的调水通道,也是京杭大运河的航道,下方涵洞为淮河的入海水道,是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

然而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

从调水起点到黄河南岸

地面高程升高近40米

这意味着想要南水北上

必须实现“水往高处流”

直至水流越过最大高程点

才可顺流而下抵达天津

或沿引黄济青工程

奔向山东半岛

▲京杭大运河

东线仅一期工程

输水干线长公里

全线共设立13个梯级泵站

共22处枢纽、34座泵站

总扬程65米,总装机台数台

总装机容量36.62万千瓦

总装机流量.6立方米每秒

具有规模大、泵型多、扬程低

流量大、年利用小时数高等特点

工程建成后

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大型泵站数量

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

其中水泵水力模型以及水泵制造水平

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左右滑动查看泵站美图

▲东线宝应站

▲东线万年闸泵站

▲东线江苏淮安四站

经由这些泵站

东线一期全面通水6年多来

调水到山东52亿立方米

促进沿线江苏、山东、河北各省

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线:一渠清水向北流

世界之最国内之首在这里遍地开花

中线一期工程

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

沿着中线主干渠向沿线

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供水

干线全长公里

自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

累计输水.06亿立方米

相当于向北方搬运了多个西湖的水量

▲丹江口水库泄洪

水库大坝加高

一泓清水向北流

丹江口水库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大坝加高工程是重要环节之一

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

加高工程是在原有坝体上

进行混凝土培厚加高

包括混凝土大坝和心墙土石坝加高

新老混凝土的接合

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技术关键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发明了

成套混凝土大坝加高施工技术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使用新增人工键槽的“静裂锯割法”,优化了坝体的应力特征和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传力方式,提升了新老混凝土界面咬合效率,实现了新老混凝土的联合受力;发明了新型环保界面密合剂,增进了新老混凝土的粘结牢固度。

大坝加高工程完建后

坝顶高程由目前的米增加到.6米

坝顶轴线长米

正常蓄水位由米抬高至米

可相应增加库容亿立方米

这就意味着

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汩汩清水

不再需要泵站逐级提升

便能一路自流到达北京

▲中电建十一局承建陶岔渠首枢纽主体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电站厂房等。

中国电建所属中国水电十一局参建的

陶岔渠首枢纽是中线工程的“水龙头”

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

集引水、灌溉、发电、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

担负着向北方京津冀等地供水任务

中线淅川段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六局承建

该标段全长5.6公里的输水渠道穿过

被专家定论为“无法战胜”的膨胀土地质层

是淅川段施工难度最高、风险最大、工期最紧的关键工程

水上立交奇观

南来之水凌空过

中线工程沿途

一座座“水上立交”叹为观止

南来之水源源不断凌空而过

如同一条蜿蜒北去的“天河”

▲湍河渡槽工程是目前国内同类工程中跨度最大,单跨过水断面最大、单跨重量最大的输水工程。为解决变形不同步、预应力单项张拉等技术难题,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对造槽机进行了40余项技术改造,填补国内外特大型输水渡槽施工领域技术空白。

中线公里的输水干渠中

设计了多段渡槽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

独家承建了漕河槽、湍河渡槽

参建了沙河渡槽

湍河渡槽工程

是中线总干渠第一个大型控制性工程

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U"型渡槽工程

丹江清流自陶岔渠首引出后

经明渠在此跨越湍河

湍河渡槽槽身为相互独立的

三槽预应力现浇混凝土"U"型结构

共18跨,单跨40米

单跨槽身重量达0吨

5秒的流量

即可装满一个标准游泳池

一个半小时的流量

可装满一个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渡槽的内径、单跨跨度、流量均为世界之最

▲漕河槽

位于湍河渡槽下游

一座被称为“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

——沙河渡槽

犹如一条蜿蜒的空中巨龙

跨过沙河、大郎河

“驮运”着从汉江、丹江的清水继续向北进

沙河渡槽设计水量为每秒立方米

设计水位为6.7米

▲中线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均为三向预应力u型渡槽,渡槽内径9米,单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立方米每秒,采用造槽机现场浇注施工,其渡槽内径、单跨跨度、最大流量属世界首例。

万古黄河第一隧

江水河水永不犯

除了“水上立交”渡槽

中线工程以倒虹吸的方式

在地表之下穿越道路或河流

其中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

便是穿越黄河的

穿黄工程

▲倒虹吸是指利用上下游水位差,令水流在垂直方向上呈弓弯向下的弓形流动,从而实现渠道立交。图为穿黄工程全景。

由中国电建中国水电七局

中国铁建中铁十六局参建的

穿黄工程竖井为大型圆筒结构

是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

内径16.4米,井深50.5米

负责掘进隧道的大型盾构机

也将从这里出发

在深厚的砂土中前行超过米

才能穿越黄河天堑

▲穿黄工程北岸竖井中盾构机的始发现场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

盾构机自黄河北岸竖井始发

向南岸掘进施工

刀盘日夜不休地旋转

一次性洞穿黄河

两条内径达7米的巨大的隧洞

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

穿黄主体工程最引人瞩目的

是由中国中铁所属中铁电气化局

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六局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参建的穿黄隧洞工程

它是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

单洞长m,包括过河隧洞和邙山隧洞

南北两岸渠道长分别为4.63千米和9.97千米

▲中线穿黄工程开创性地设计了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两条长米隧洞,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图为邙山隧洞。

自此

南来之水终于跨越黄河天堑

得以继续北上

▲穿黄隧洞工程,建设中采用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盾构技术长距离、一次性下穿地质层极其复杂的黄河,创造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底隧洞盾构施工深度最深、水压最大、距离最长等施工纪录,成为黄河流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工程。

为发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效益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华北设计研究院

承担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廊坊市、邢台市、任丘市等城市配套净水厂工程的设计工作

▲石家庄市东北水厂

中国铁物所属国统股份

为中线京石段工程供应PCCP管道

是长江之水进入北京市境内

为了防止污染、减少占地

选用的特殊管材

它是一种复合结构管材

层层包裹的结构令其

防渗、抗震、可靠、耐久

▲在超大口径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多项技术,国内领先首次提出符合中国规范体系和材料标准的一整套PCCP设计参数。

▲中线京石段渠道

此后

中线工程再经过长约13千米的

西四环暗涵工程

便可抵达中线工程的终点

北京团城湖

▲图为北京团城湖明渠。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具有两条内径4米的有压输水隧洞,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

这些南来之水

最终将进入城市的各大水厂

或经京密引水渠

反向注入密云水库

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滔滔江水一路北上

水道穿山越岭

从丹江口水库一路欢歌

一泓清水注入北京密云水库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

建成通水以来

已累计调水多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企业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

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