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距今已有5年时间。最近,南水北调沿线多地市都纷纷举办活动,来回顾这一伟大工程为沿线城市带来的变化。5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华北沿线城市饮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提升了居民用水品质,也明显改善了沿线城市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一条“生命之渠”。
上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从丹江口北上沿河南、河北直至北京。
从路线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北上线路,不可避免要横穿黄河,众所周知,黄河泥沙量大,水流不稳定,如何将这一福民工程平安穿过黄河,送至华北,大有学问。
上图为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经过国内众多水利专家多年勘测,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调水穿越大江大河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方案最终确定,长江水将在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上游30公里的荥阳市王村镇李村,通过内径7米的双隧洞输送过黄河。
上图为工程示意图
穿黄工程位于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上游约30公里处,工程南岸起于荥阳市王村镇李村附近的,北至黄河北岸,总长度19.3公里。年6月22日,在欢呼声中,“盾构机破土钻出邙山隧洞出口,标志着黄河第一隧洞被成功穿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胜利贯通。
至于为什么南水北调要从地下穿过黄河,而不从上过?
上图为郑州黄河沿线图
上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过河隧洞进口,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黄河下游是地上河,高出地面,自流是过不去的,这就牵扯要修建提灌站,那么大水量提升高度也不小,这提灌站的规模也不会小的,这是投资也不会小的。
其次,保证水质要求,南水北调是供水工程,水质要求还是挺高的,隧洞比明渠对水质有保障。